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

識本心


心要空,意要靜,不為外物所擾,不為牽掛所動。
所謂----

心不可不虛,虛則義理來居。

心不可不實,實則物慾不入。

不動心可以達到仙佛的境界。不動氣可以達到聖賢的領域。

是故----

多心自增掛慮,疑心自造困擾。

心念一起,百慾俱生;志一動搖,萬事皆休。

所以,你們要時常『關心』自己,才能『開心』。

『關心』----關閉一切邪惡之心念。

『開心』----敞開一切正思惟之心扉。

關什麼心呢?貪心,妄心,嗔心,痴心,邪心,偏心,驕心,疑心。

開什麼心呢?善心,誠心,正心,真心,赤心,虛心,敬心,信心。

聖人求道在求心,凡人求道在求神。

故不識本心,不能明心,不識本性,不能見性。

母親的手

手牽手

三位博士論鬼神

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神,眾說紛紜,於是在某個地方,開了一個辯論會。

 第一位上台的是天 文學 博士,當他舉了許多無神理由以後,便大聲說:
「我用望遠鏡觀察宇宙達二十年之久,可是從沒有看過神,所以神一定是沒有的。」說完博得大家的如雷掌聲。

 第二位是醫學博士,在講完許多人類絕無靈魂之理由後,又說:
「我曾解剖人的屍體百具以上,細察各部,從未發現靈魂寄托在何處。在心臟嗎?在腦部嗎?還是在血液呢?我都加以解剖化驗過,但都沒見到,所以靈魂一定是沒有的。」台下此時又是一陣的掌聲響起。

 第三位女博士是倫理學家,她說:人死如燈滅,一了百了,絕無天堂地獄,更無永生審判之事,遍讀古今中外名著,皆沒有此項之記載。說完亦博得熱烈掌聲。

 三位博士不但口才犀利,辯才無礙,所舉各項理由,頗為中肯有理,幾無漏洞可尋。因此,等了好久,沒人提出反駁。正當勝利在望之際,一位鄉下老太婆,走上台來,向第一位博士問道:「你用望遠鏡望了二十年,你望見風嗎?它是什麼形狀呢?」
「用望遠鏡如何能看得見呢?」

 「世界上有沒有風,你用望遠鏡看不到,但不能說世上就沒有風呀!連風就看不見,何況是神呢?」博士聽完,為之語塞。

 此時轉向第二位博士,問道:「你愛不愛你太太?」

 「愛呀!」

 「那請你把解剖人體的刀給我用用,我要把你的肚皮剖開看看,看你愛你太太那個『愛』到底在那個部位?在肝裡呢?在胃裡呢?還是在腸子裡呢?」

 說畢大家哄堂大笑之間,第三位聰明的溜之為妙。故此眾人再也不相信三位博士的話了。
老子曰:「視之不見名曰夷,聽之不聞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。」

 道(上帝)的特色即是無色、無聲、無形,而仙佛、鬼神、靈魂亦復如此。故研究鬼神、靈魂是否存在的問題,如果堅持必須眼見、耳聞或用儀器來測量,那麼他一定會大失所望,一無所得。因為人類的能力畢竟太有限了,無法以個人所看見所聽到的來斷定事物的有無,更遑論死後那不可知的世界了,誠如《南華經》莊子曰:「井蛙不可語於海者,抱於虛也;夏蟲不可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;曲士不可語於道者,束於教也。」


活佛師尊慈示
人之所以不能吸收真理與至言,有五項原因──
1. 心存芥蒂。
2. 心存懷疑。
3. 心存憤怒。
4. 心存牽掛。
5. 心存自滿。
心存乃有相,必然形成隔膜,無法達到空,以容納真理。

不吵架的秘訣

不吵架的秘訣(摘自修道故事小品集)

從前,有一戶人家經常吵架,
看到隔壁一家卻非常和樂,
十分羨慕之餘,
便前往請教:
「你們家好像每天都過得很快樂,從不吵架能否告訴我,這到底有什麼秘訣?」

「我們家每個人都是壞人!所以從來不吵架!」
男主人回答道。
問的人不明其意,
深覺侮辱,
很悻悻然地回去了。

有一天,極為和睦的這家人,
腳踏車被偷竊,
他們全家人的談話,
無意間被鄰人聽見了:
「沒有將大門關好,是我的錯!」
「不!我忘了上鎖,應該才是我的錯!」
「那裡!是我把車子放在院子裡的,全是我的錯!」

聽了他們紛紛自承錯誤,
使得鄰人恍然大悟。

古人云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;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!」誠然
,每一個人難免會犯錯,
但只要我們能夠深切的反省,
並勇於改過,則要進入西方之門不難矣!
因為在神的國境裡,
是罪惡真空的地方,
人人皆想進天堂,
卻不知道自己揹了一身的過錯包袱,
則如何能走進那天國之門呢?

活佛師尊慈示 ──
一個聖人,他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不對的。
而一個平凡的人,
他所作所為覺得自己都是對的。
無心犯錯謂之過,
明知故犯謂之罪。
一個大罪之人,
是由小過所積成的。
真正的過失是有過錯,
而掩飾自己的過錯,
那才是真正的過錯。